甲流:通常会伴随较高的发热,一般大于39摄氏度,且症状发展较快,传染性也更强。如果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、胸痛等严重症状,建议尽快就医。同时,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核酸检测来确认是否感染了甲流。
流感:由流感病毒引起,具有强传染性,尤其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。起病急,通常伴有高烧(39-40°C),流感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痛、干咳、头疼、乏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食欲减退等;病程较长,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—4天,恢复时间通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。
普通感冒:由多种病毒引起,传染性较弱。多为低热或无热,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,如流涕、打喷嚏、鼻塞、嗓子疼等,病程较短,一般在3—5天内好转。
支原体肺炎: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,这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,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,尤其是学龄期儿童。支原体肺炎的症状通常包括持续干咳、发热、乏力和胸痛,咳嗽可能伴有黏性痰液。病情通常呈现良性过程,发热可能持续1-3周,咳嗽症状可能持续6周。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时间为1~3周。在去医院检查时,支原体肺炎的患者胸片或胸部ct常见肺炎改变。
甲流对谁都不挑,但有几类人是它的“重点关照对象”:由于流感的强传染性,因此人群普遍易感:
1.免疫力较弱人群:比如婴幼儿、老年人、孕妇;
2.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的人:免疫系统容易被击溃;
3. 慢性病患者:如基础肺部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,抵抗力较差;根据流感传播的特点,学校、托幼机构这类人员相对集中、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更容易造成流感的传播。所以,大家千万别掉以轻心,尤其是身体免疫力差的朋友,一定要提高警惕!
1.第一时间隔离休息:如果发现自己发烧、咳嗽、全身乏力等疑似甲流症状,别硬撑着上班或上学!甲流的传染性非常强,继续外出只会让更多人中招。建议在家休息,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接触。
2.及时就医,遵医嘱用药:甲流并非“多喝热水”就能治好的普通感冒。如果你症状严重,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,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(如奥司他韦)帮助缩短病程。对于成年人,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关键,能有效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。对于儿童,尤其是幼儿,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,避免自行用药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。至于老年人,特别是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,需要特别小心药物的副作用。老年人可能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,因此在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。
3.多喝水,均衡饮食:病毒感染期间,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水分来对抗疾病。所以一定要多喝水,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,保持体力。但大鱼大肉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,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。这些食物中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,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有利于病情恢复。注意不要吃辛辣、刺激、油腻的食物,以免影响到患者的消化功能,导致病情加重。
4.警惕并发症:对于免疫力较差的人群,甲流可能引发肺炎、呼吸衰竭、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。如果出现持续高烧、呼吸困难、心慌胸闷等症状,务必立即就医。
1.接种疫苗:流感疫苗建议每年都打。因为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很强,每年的病毒株都可能有所不同。流感疫苗的副作用通常比较轻微,比如注射部位疼痛、红肿、发热等,一般很快就会自行缓解。对于大多数人甚至是儿童和孕妇来说,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。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并不是 100%,无法保证“打了就不生病”,但可以大幅降低发病、重症及死亡以及并发症的风险。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~4 天,接种后一般需 2-4 周(灭活)或 3-5 天(减活)才能产生抗体,建议每年的十月份进行接种。
2.保持良好生活习惯:合理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,避免过度劳累。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咳嗽礼仪要牢记,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眼、鼻或口。家庭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清洁家具和地面。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
3.避免接触感染源: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甲流,要及时隔离,避免传播。在流感高发期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,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前往公共场所,就要佩戴口罩,减少近距离接触;社交聚会时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,避免不适时参加。